踔厉奋发勇争先,笃行不怠向未来。自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七点聚焦”,实施“七项发力”,奋力实现学生工作“五度提升”,持续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两大任务,在思想引领、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招生就业等四个方面形成了具有同科特色的经验做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和成果荣誉,为开启学校育人工作新篇章奠定了坚实良好的工作基础。
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提升思政育人深度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总要求,实施思政课程“课堂创优行动”和课程思政“守渠种田行动”,成立师生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治水思路研究中心、新时代社会实践中心、“同心·同济”民族学生成长中心等思政育人载体,搭建红色教育联合体、思政教育一体化通识教育共同体,形成了基于成果导向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品牌;结合建党百年、建团百年等节点契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青年大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开设同科大讲堂、清廉讲堂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师、大馆、大工程、大项目——“四大联动”多维水文化育人模式的实践和探索》获全国水利院校水文化育人优秀案例,《“五籽共育”齐发力,“四联四扶”育新人——日韩欧美福利视频_黑人巨大人精品欧美三区_欧美成人另类人妖_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性视频_日韩精品欧美视频_性欧美极品xxxx欧美一区二区民族学生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水利院校德育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入选浙江省“资助育人”试点单位,荣获“三全育人”先进集体;青年教师荣获全国“水利青年讲师”“全省优秀宣讲员”称号;青年师生获全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特等奖(2023年学生组高职唯一)和一等奖(累计3项)。

“同心﹒同济”民族学生成长中心举办活动

我校青年师生参加全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
深化校园文化新发展,提升育人创新高度
近五年来,学校持续深化以周恩来班、邓颖超班创建为载体的“伟人文化”和“承大禹之志、传治水精神”的“治水文化”,打造职业教育一流育人品牌和文化育人金名片,构建了“四驱动、三融合、一平台”伟人文化育人模式,每年组织周恩来班、邓颖超班的评选和命名仪式,积极承办(全国)第十届“周恩来班”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全国德育教育论坛;建设完成了200多平方的“伟人精神”育人成果展厅,专题展示周恩来邓颖超等伟人生平事迹,宣传历届“周恩来班”“邓颖超班”创建成果;学校伟人文化育人项目入选《浙江省“三全育人”文化育人理论与实践》、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同时《“伟人精神”育人馆 打造树人金名片》入选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高校场馆育人作用开发项目。围绕治水文化,上好以水为题的亲水思政课堂,积极举办“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主题亲水志愿服务和亲水宣讲进中小学活动,发挥学校水利特色和办学优势,助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传承水利精神,讲好浙水安澜故事,做好“水育人”篇文章。

第十届“周恩来班”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现场

学校举办“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系列活动
完善创新创业新机制,提升实践育人热度
五年来,学校不断深化“青创”教育实践品牌建设,形成了全过程双创教育模式;建设“递进式”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双创意识,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和专创融合课程;以大学生创业园为载体,培育和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打造院校两级“双创项目储备库”和“双创竞赛体系”,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校连续四年获评大赛优秀组织奖,荣获挑战杯浙江省最佳进步奖单位;大学生创业园的入驻创业项目达60余项,其中21家完成工商注册;五年来共获得“互联网+”大赛国铜2项、省赛2金7银9铜、“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赛3金5银13铜。此外,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900多名师生服务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高质量完成萧山体育中心场馆群举重和足球赛事侧志愿服务保障任务,得到了央视、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受到了杭州亚组委、亚残组委的肯定和表彰,荣获省级先进集体1个,省部级亚运先进个人2名,省级亚运先进个人3名,省级志愿服务突出先进个人1名。

学校举办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总结暨表彰大会

我校师生团队获第九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探索精细管理新模式,提升服务育人温度
学校重视打造“心田”暖心守护工程,不断健全完善集健康教育、系统评测、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成了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形成了课堂教学“正心”育人、咨询服务“疗心”育人、朋辈辅导“暖心”育人、特色活动“强心”育人、多方协同“护心”育人为主体的“六五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健全部门协作、专业支持、医校合力、家校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构建了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五年来开展个体咨询1000余人,团体心理辅导100余场,组织了5届心理健康宣传月等系列宣教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场所的温度与效度。依托智慧学工平台建设,赋能学生精细管理,面向重点关注学生群体开展针对性精准化帮扶。学校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不断提升学工队伍能力和学生工作水平,搭建辅导员思享汇、8090辅导员理论宣讲团、钱江潮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辅导员代表荣获省直机关青年理论宣讲比赛特等奖、思政微课省赛一等奖、首届水利高职院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全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等奖项。

贯通招生就业一体化,提升育人质量满意度
学校紧抓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机遇,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紧贴行业、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宗旨,近年来呈现招生就业两旺态势。结合毕业生就业质量并匹配办学条件,科学编制招生计划,优化生源结构,科学设置普招、单独考试招生、中高职一体化招生计划,加大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项目申报;五年时间,学校招生计划从2597人增加到3850人,中高职一体化合作学校从15所增加到30所,计划从495人增加到1440人。学校生源质量明显提高,近五年平均招生计划完成率达99.82%以上,2023年达到100%;新生平均报到率为98.32%,部分专业最低投档分数在一段线以上;新增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首届招收学生120人,实现技能优秀免试生招生突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就业优先战略,始终把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重点工作,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宣贯执行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畅通就业创业渠道,近五年来应届毕业生人数从2228人增加到3798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多次在浙江省教育厅就业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排名始终位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校扩招生就业做法入选2022年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报。

寻迹溯源谋发展,培根铸魂育新人。学校将以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为工作发展新起点,立足“大思政”格局,聚焦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强化“大引领”“大服务”和“大平台”目标定位,建优配强育人队伍,持续擦亮文化品牌,提炼总结实现同科育人的“新经验”“新模式”“新成果”“新突破”“新样板”。